來源于網絡
今年的315晚會在昨晚央視拉開帷幕。每年的315晚會都會曝光一些假冒偽劣產品、點名相關企業。現今,謠言更是給消費者帶來影響。特別是,微信朋友圈的興起與普及,不少長輩更是關注養生保健。例如,關于食物相克的微信轉發更是直接影響我們的消費。
央視315晚會,破解食物相克謠言:西紅柿和螃蟹同時吃不會中毒。紅棗VC加上蝦皮里的砷,會形成砒霜?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草酸和鈣容易形成草酸鈣?專家在現場一一揭開真相。
此外,關于西紅柿與螃蟹的搭配,蘭州大學做過相關實驗,一百多組實驗中無任何異常現象。圖表的中國營養協會是非法機構,正確的機構是中國營養學會,所以圖表根本沒有公信力。很多人寧可信其有,也不可信其無,過于迷信食物相克會影響食物多樣性。
生活當中很多人都聽到過類似這樣的說法,千萬不要把這種食物跟他種食物搭配在一塊吃,可能讓你身體產生不適或中毒。不少人當成科學常識來看待,甚至是買相關的書籍來了解。此外,買書只是自己看,而微信朋友圈中的轉發更有影響。

那到底是怎么出現食物相克現象的?
1.個體差異
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或受疾病的影響,導致不同體質的人對食用同一食物上表現出不同的變化。
2.不潔飲食
大量事實證明,引起食物中毒的相關報道是由于不潔飲食造成,而非“食物相克”引起。日常生活飲食中,食物在采集、運輸、清洗、烹飪當中制作,受有毒化學物質污染被細菌、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發生食物腐敗等都可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、腹瀉、中毒甚至死亡。
3.營養補充劑長期大量服用
如果大量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,短期會產生多尿、下痢、皮膚發疹等副作用;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補充品,可能導致草酸及尿酸結石。若每天長期大量補充維生素C2000毫克至3000毫克,突然停止服用的話,倒可能因此引發壞血癥。再如長期大量食用維生素A可導致中毒。而以上情況的出現也不免和“食物相克”相聯系。
4.極少數人體質特殊過敏反應所致
例如,有一位朋友吃菠蘿就會出現嚴重腹痛,一次不慎吃了古老肉里的菠蘿,竟使他疼得捶胸頓足,被送往醫院緊急治療。這與食物本身的性質沒有直接關系,而是他機體代謝導致的過敏性反應,一般人吃豬肉和菠蘿沒有任何不適反應。
央視315晚會的“食物相克”辟謠也幫助大家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消費。長沙圖靈教育IT學院也祝愿各位消費者理性消費、正確的對待朋友圈的轉發消息。